甘孜日報 2020年11月10日
(上接10月29日)
牧區的狗實際上處于自生自滅的一個狀態,沒有人想過要控制牧區狗的數量,看上去,每家每戶喂養的狗似乎沒有格外地多起來,可無人管理的野狗卻越來越多,其中有個原因——這些養狗的人家把他們認為多余的小狗兒趕進了無人管理的野狗群。
內地有些地方的人喜歡吃狗肉,有人想過把這些成群結隊的野狗捉了去賣錢??僧斈羺^群眾知道外地有人買狗是為了煮來吃時,不僅不再愿意把自己家多余的狗送給別人,甚至不再愿意別人來捉那些野狗。
狗狗也是一條命,凡是生命都要尊重,凡是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。在牧場上,這是個既簡單又明白的道理,這是條維護了千百年還要維護千萬年的信仰,樸素而又善良。好多人與狗的故事在牧場上那些帳蓬里重述了一遍又一遍,傳說、故事里的那些狗有著勇犬、智犬、義犬,甚至“神犬”的稱呼和本領。
所以,當高原上的人們聽說在有些遙遠的地方,有人要殺了狗吃狗肉,常常驚訝得把舌頭都吐了出來,說:“這不會是真的,人怎么會把狗殺來吃了?人怎么會傷了狗的生命?”
不過,在這種“文化現象”里只并沒有包括包蟲病這幾個字。
既然野狗帶著病菌到處跑,不讓它們到處跑不就行了?石渠最先采用的辦法是把沒有主人管理的野狗集中圈養在一個地點,縣財政出錢找來管理人員,給它們吃食,同時給它們喂藥。本想用這種辦法,把野狗帶著包蟲卵到處去傳染的問題解決了。
剛開始,好像情況還可以,過了一段時間,就發現問題嚴重。人們都把野狗都往這里送,越來越多的野狗不僅無法管理,連給它們的吃食也成了問題,那些本來就野性難收的野狗競相“突圍”逃脫。
看上去其實并不復雜的事,卻老是辦不好,老是不如人意。那些實在不愿呆在人們為它們修造的“圈棚”里面的野犬,管理人員只好依法處理了。但是,牧民群眾反對這樣做法的聲音一浪接一浪。
石渠縣機關干部、職工們說:管理、處理野狗是“天下第一難的事”。
這件事讓更多的人終于明白,“包蟲病綜合防治”一定要舉全社會之力,一定要有廣大的社會群眾基礎,不然就會事與愿違,好心也辦不了好事。
2015年的隆冬,石渠縣打響了“包蟲病防治”攻堅工作又一次戰役。時任石渠縣縣長黃杰說:只要真正下定決心,“天下第一難事”也不難。他們提出的口號是“想千方百計,說千言萬語,歷千辛萬苦”,也要把犬只管理這件事做好。為打響“包蟲病綜合防治”這場戰役開個好頭。
以“見人、見房、見戶、見犬”為“四見原則”,以縣級領導干部帶隊,石渠縣組織縣級機關干部職工、鄉鎮干部上千人,成立23個小分隊分赴23個鄉鎮,開展了大規模的犬只摸底調查,登記建檔工作。小分隊對9575戶人家進行統計,不到半個月,就統計出和登記家犬20073只。這期間,還對無主的疑似染疫犬只4000多只進行了無害化處理。
緊接著,開展犬主人和犬只的登記造冊,制作家犬銘牌,制作養犬證書,對2萬多只有主人管理的犬只進行拍照歸檔。
擺平了“天下第一難事”,社會上響起了一片叫好聲。
除了作好犬只管理,石渠縣對畜間傳染也同樣重視,首先抓的是對23個鄉鎮的獸醫和動物防疫人員進行培訓,全縣共有476人次人員接受“包蟲病綜合防治”知識的培訓。2015年冬天,還完成草原滅鼠害232萬畝,分片區開展了動物包蟲病病科采樣工作,對采樣所得的牦牛、綿羊病料進行分析鑒定,為今后在畜間控制包蟲病,提供科學依據。
眾多材料說明,毫無疑問,石渠縣與全州其它縣的情形也差不多,包蟲病綜合防治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初步成效。
翻了些資料后,突然想見到一位村子里的包蟲病犬只的驅蟲員,土登主任說,近一點的只有城邊尼嘎鎮的根嘎了。
2017年7月12日這天,找到了石渠尼嘎鎮聘請的包蟲病防治員根嘎,他對筆者說:“我每個月的十號那天就要去給每家每戶的家犬喂驅蟲藥,前天剛喂過了,你想看怎么喂?今天看不到。其實也簡單,把藥放在糌粑里或者煮熟了的肉里,反正是吃食里,喂給狗就行了?!?/span>
“都是你親自去喂?”
“不是,人家戶里的狗只聽主人的,我就是把藥拿去,看到主人家把藥給他們家的狗吃下去就行了。我是尼嘎鎮上聘的包蟲病防治員,責任就是看著他們把藥喂給狗吃了?!?(未完待續)